《皇家賭場》分析的最後部分
時事通訊作者:Anne Larson
再次感謝各位一直以來關注我和巫師的詹姆斯龐德系列電影的朋友們,我們對電影中包含賭博/賭場鏡頭的片段進行了分析。即使是剛瀏覽這些文章的朋友們,也應該會覺得這些分析至少很有趣,你們可能會覺得這些數學分析和片段中與現實生活場景的對比都很有趣。
當巫師分析了邦德系列電影的大部分場景時,我則被邀請分析2006年版《皇家賭場》中散佈的多個撲克場景。今天的新聞通訊將完成迄今為止該系列所有電影的分析,本文的分析將涵蓋最終片段的最後一部分,該片段可在YouTube上觀看,點擊此處。
在上期新聞通訊中我已經報道過這段剪輯的第一部分,現在我接著剛才的提問繼續說:“馬蒂斯是否可能真的知道勒·希弗斯跟注邦德全押的確切金額,而現實生活中的撲克遊戲中的旁觀者是否也知道呢?”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首先,發牌人沒有清點勒希弗斯的籌碼,也沒有宣布他全押。其次,在這種情況下,觀眾很難甚至幾乎不可能知道玩家面前籌碼的確切數量,這既是因為觀眾(在本例中是馬蒂斯)和玩家(在本例中是勒·希弗斯)之間的距離,也是因為觀眾必須目測(而不是親自接觸籌碼)才能數出玩家面前的籌碼數量。因此,為了讓電影觀眾更容易理解,電影製作人選擇將所有內容整合成易於理解的撲克動作流程,而忽略了旁觀者無法真正知道確切金額。
另外,我想補充一點,電影製作人在這裡的做法與錦標賽撲克格格不入。電影製作人試圖讓觀眾認為底池裡的1.15億美元就是底池的實際現金價值,這也意味著最初有10次1000萬美元的買入和3次500萬美元的加買。任何撲克玩家都知道,正如我之前在新聞通訊中指出的那樣,錦標賽籌碼本身沒有現金價值,籌碼上的面額僅用於錦標賽。他們試圖讓觀眾覺得這就是實際的金額,但現金遊戲和錦標賽在這方面完全不同。所有這些捷徑在好萊塢電影的典型場景中可能很常見,但在這裡,任何真正的撲克玩家看到這些撲克場景中接連不斷的缺陷,可能會感到畏縮。

那麼,這手牌最終會如何發展?這波高潮迭起的撲克牌戲又將如何收場?我們之前看到錦標賽剩餘四名選手全押,最後看到的是勒希弗斯跟注邦德的全押。 2分47秒,荷官宣布:“先生們,請攤牌。” 福庫圖立即亮出自己的牌,荷官亮出並宣布:“同花。A-K-Q”,也就是堅果同花。等等!在我們繼續之前,我必須插嘴一下(因為這是我的工作)。首先,荷官在牌桌上擺牌的方式只是為了讓鏡頭更清晰地向觀眾展示他最好的五張牌。你不能這樣亂放牌!荷官竟然還繼續這種完全不恰當的發牌方式,把剩下的牌也都弄亂了(呸)。此外,TDA 規則(具體來說是第 16 條)規定的正規錦標賽流程規定,如果這手牌中至少有一名玩家全押(具體來說,這裡有三名玩家全押),並且沒有其他動作,所有玩家都必須同時亮牌。然而,在這個場景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除此之外,當所有玩家的牌都亮出後,由於本例中除了主底池外還有兩個邊池,標準程序要求荷官先確定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邊池的贏家,也就是本例中邦德和勒·希弗斯獨自所在的底池。確定之後,荷官應該確定誰會贏得第一個邊池,最後是主底池。所以,當然,為了好萊塢的娛樂性,也為了繼續營造這一幕的高潮,我們在這裡看到的行動並沒有遵循典型的程序,而是在整個評估過程中,包括接下來的其他牌局,一切都完全顛倒過來。
荷官宣布完福庫圖的牌後,順時針移到因凡特的牌。 2分59秒時,因凡特得意洋洋地翻開牌,荷官宣布他手中有「葫蘆,8張A」。勒·希弗爾也亮出自己的牌,展示了他更大的葫蘆,荷官宣布的同時,螢幕上的觀眾也發出了清晰可聞的回應。荷官要求龐德亮出他的牌,隨著電影配樂中管弦樂的漸強,龐德亮出了他的牌,龐德也亮出了他手中的同花順。螢幕上的觀眾反應更加熱烈,為邦德的勝利鼓掌。

現在,即使完全不考慮電影製作人為了讓觀眾流暢地觀看電影而重新安排適當的劇情和程序的所有方式,到目前為止,在很多方面,我仍然對這手牌以及這手牌中幾乎所有東西是多麼滑稽而不可能有話要說。
這手牌本身就相當誇張,其中最令人意外的一點就是這手牌的實際賠率竟然如此之低。就連邦德拿到同花順而勒·希弗斯拿到滿A的機率都如此之低。事實上,這個機率低到和大多數賭場撲克室現金遊戲中「爆冷大獎」促銷活動的賠率相當。而且這還只是針對兩手牌,邦德的同花順擊敗了勒·希弗斯的滿A滿6。
從廣義上講,把所有人的牌都算進去,同花順擊敗A滿,A滿擊敗8滿,8滿擊敗堅果同花,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機率之低,以至於我甚至需要巫師的幫助才能確定這種情況發生的確切機率。在計算了所有正確的數字後,巫師用他自己的話告訴我們:「在一場四人德州撲克遊戲中,如果無人棄牌,那麼第一個玩家拿到同花,被下一個拿到葫蘆的玩家擊敗,被下一個拿到更高葫蘆的玩家擊敗,被下一個拿到同花順的玩家擊敗,這大概是七百萬分之一。」拿到更高葫蘆的玩家擊敗,被下一個拿到同花順的玩家擊敗,這大概是七百萬分之一。」
6;font-family: 'Open Sans',sans-serif;color: #313131!important">現在,這裡發生的另一件牽強的事情是,如果你注意到的話,最初的十名玩家中仍然有四名站在那裡,所以經過幾天的比賽並且仍然有 40%的玩家活著(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比預期的要多),突然之間,遊戲以三重淘汰賽結束(在任何真正的撲克遊戲中,三重淘汰賽都是罕見的),當然邦德是剩下的那個人並贏得了整個錦標賽。最後,我想指出幾點。撇開邦德如何一手牌就擊敗所有剩餘玩家的榮耀不談,我要指出的是,邦德拿到兩張組成同花順的牌純粹是運氣。他並沒有採取任何特殊手段來獲得組成如此高牌所需的牌(這在撲克遊戲中不太可能出現)。對於那些不熟悉撲克的門外漢來說,我得指出這一點:他實際上只是打了荷官隨機發給他的牌。
另外,我得承認,令我驚訝的是,勒·希弗斯似乎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任何“王牌”,也沒有表現出任何試圖作弊取勝的跡象。這讓我很困惑,因為他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來設計一場他想要贏的撲克遊戲,而且他的獲勝幾率和其他九名對手一樣。所以,他(以及邦德)真的完全是憑藉過度自信和對自己撲克技巧的過高估計來贏得整場比賽的。哇。有趣的是,大多數玩撲克的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職業撲克玩家似乎對此暗自發笑)——每個玩撲克的人,是的,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偉大的撲克玩家。

最後,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這部電影的4分08秒,我們看到龐德一邊感謝荷官,一邊拋給他一塊紅色牌匾,觀眾應該猜想這是他給荷官的小費。正如我們之前所確定的,這塊紅色牌匾的面值估計為50萬美元,對於一個撲克牌荷官來說,這可是一筆巨款。啊! ……不過別忘了:這些是錦標賽籌碼/牌匾,沒有任何價值,但我們還是應該忽略這一點,假設他慷慨地給了荷官50萬美元的小費。
好吧,也許我遠非動作片專家,因為我個人不喜歡動作片,因為這些電影裡似乎為了娛樂而出現了各種誇張、不切實際的場面。不過,我必須說,我很榮幸能根據自己在無限注德州撲克領域的知識和經驗,來分析這些撲克場景。我真誠地希望你們喜歡我對這部電影的分析,也希望有機會在未來的通訊中貢獻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