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 logo

兇殺案:臨時演員的生活

本週,我們向理查德·貝爾澤致敬,他於週日去世,享年78歲。貝爾澤最為人所知的可能是幾十年來在《兇殺:街頭生活》和《法律與秩序》中扮演約翰蒙克的角色。 1997年,我在《兇殺》的一集中作為臨時演員出演,在法醫實驗室裡扮演病理學家。貝爾澤在那一集中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那天我大部分時間都和他待在同一個房間裡。

這集播出後,我寫了一篇關於這段經歷的文章,當時《兇殺組》還在播出。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觀看這集的一部分,其中我穿著白大褂在背景中走來走去。

理查德·貝爾澤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是我在《兇殺案:街頭生活》片場當臨時演員的一天。這部警匪劇發生在巴爾的摩。 《兇殺案》每週五晚間10點在NBC播出。

這個想法始於幾年前。當時我正坐在攝影棚觀眾席裡,觀看《拖家帶口》第二季的錄製,節目組去了拉斯維加斯。這一期節目裡,他們邀請了很多所謂的“氛圍營造者”,我覺得自己也參與其中應該會很有趣。這能讓我近距離了解一部電視劇是如何製作的,也能讓我在全國性的節目中看到自己。

1992年,我搬到了巴爾的摩。在拍攝《兇殺組》片段的酒館裡喝啤酒時,我和酒保聊了起來。他說,想當臨時演員的第一步就是寄給他們一張5吋 x 7吋的肖像照。照片準備好後,它被擱置了幾個月,因為我忘了地址。我本來應該把它寄給NBC的。我給NBC發了郵件,問他們要地址,但一直沒收到回覆。後來有一天,我一個朋友的妹妹碰巧提到她給《兇殺組》投了個劇本,並給了我一個地址。

於是,我把照片寄出去了,大約兩個月都沒回音。然後,不知怎麼的,1997年11月11日,星期二,我接到劇組人員的電話,問我隔天能不能去上班。我答應了,他們讓我早上6:30到場,扮演法醫實驗室的工作人員。

於是,我把鬧鐘設得很早,時間安排得比較保守,為自己預留了一個小時的時間開車去Fells' Pint酒吧——那是巴爾的摩錄製節目的地方。這麼早的時候,路上交通很暢通,我20分鐘就到了。我四處走了走,周圍非常安靜。巴爾的摩通常熙熙攘攘的街區現在乾淨空曠,只有幾個無家可歸的人睡在長椅上。

於是,我六點半就到了娛樂碼頭,劇裡警察大樓就在那裡。他們先帶我和其他幾位群眾演員去了服裝拖車。實驗室需要四名醫護人員和一名病理學家。在安排去實驗室的五個男群眾演員中,我是穿得最好的,所以他們讓我當病理學家。他們先問我的西裝尺碼,我說我已經不記得了。我這輩子只買過兩套西裝,第二套是三年前買的。他們給了我42碼的實驗服。然後我填了一份就業表格,等了大約30分鐘後,法醫辦公室裡有人說他們準備好了,可以接收額外的衣服了。

我和其他群眾演員走到另一棟大樓,他們就是在那裡拍攝那些場景的。當天的準備工作已經相當忙碌了。凱爾·塞科爾(蒂姆·貝利斯飾)在那裡導演。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他第二次擔任導演,其他演員也輪流執導過其他幾集。法醫朱麗安娜·考克斯醫生(米歇爾·福布斯飾)和兩位來自西雅圖的新偵探斯圖爾特·加爾蒂(彼得·格雷蒂飾)和勞拉·巴拉德(卡莉·索恩飾)也在那裡。所有的拍攝都在一個在我看來像是舊倉庫的地方進行。空間有限,導演和其他工作人員在走廊上工作,他們透過監視器觀看拍攝過程。一整天,每個人都在大聲喊叫,以便隔著牆也能聽到。

他們拍了一場沒有任何群眾演員的戲,然後把群眾演員叫到攝影棚。這時,約翰·蒙克(理查·貝爾澤飾)和麥克·凱勒曼(里德·戴蒙飾)已經到了片場。我被要求裝作忙碌的樣子,直到其他扮演兩名警探和一名寡婦的群眾演員進來,要求看屍體。然後我要帶他們到一個屍袋前,一名技術人員打開屍袋,把屍體給他們看。那位女士哭了一會兒後,我把他們帶了出來。這一切都是在主角們在隔壁桌拍攝場景時進行的。

生活就像一個臨時演員
圖片來源: YouTube

這場戲我們排練了大概十幾遍,最後凱爾·塞科爾(Kyle Secor)終於滿意了。片場氣氛忙碌卻又不失幽默。理查德·貝爾澤(Richard Belzer)在現實生活中看起來非常幽默,也讓氣氛活躍起來。他進場時還主動和我們這些臨時演員打招呼,而其他演員都沒有這麼做。剛開始幾次我還蠻緊張的,但反覆練習之後,就慢慢習慣了。

下一場戲需要臨時演員在實驗室裡忙碌,但顯然沒人事先想好他們具體要做什麼。於是,一個看起來像是負責指揮臨時演員的人讓我們四處走動,裝出一副忙碌的樣子。這場戲拍了好幾次,他似乎每次都改變動作。有時,我不清楚他想要什麼,而且他經常在動作過程中低聲說「把其他人移到那邊」或其他即興的舞台指示。在拍攝間隙,他說我走路太僵硬,建議我放鬆一點。有一次,在一場戲的中間,他說“走到那邊”,但我誤解了“那裡”在哪裡,結果從錯誤的門離開了房間。這有點尷尬,但所有主要演員似乎都沒注意到。

下一場戲,他們讓我站在櫃檯前,裝作忙碌的樣子。一位醫護人員會過來,要我做一些實驗室工作,然後交給他。那場戲比較簡單,我只需要站在那裡,用顯微鏡觀察瓶子和梨子。這場戲裡,主要演員們在實驗室裡的另一個房間。我懷疑攝影機隔著隔開兩間房間的玻璃,沒能拍到我們這些群眾演員的身影。

那天剩下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片場準備了充足的食物和飲料,也為我們準備了午餐。大部分時間我都坐在凱爾·塞科爾身後,看著他導演。其他時間我和其他臨時演員聊天。他們本來可以在上午11點左右讓臨時演員走的,但我們卻待了整整8個小時,總共只拿到50美元的固定報酬。

6;font-family: 'Open Sans',sans-serif;color: #313131!important">實驗室的戲拍完後,大家突然收拾東西走了。有人要了臨時演員佩戴的徽章,讓我們去服裝店退衣服。我照做了,沒和工作人員多說就回家了。出去的時候,我看到另一個臨時演員和米歇爾·福布斯聊天,但我個人一整天都沒跟主角說過一句話,無論是在台上還是台下。

後記:我的節目於1998年1月16日播出。劇情圍繞著考克斯醫生展開,她在一次會議上向其他醫務人員講述了她接手的一個非常不尋常的病例。在這個不尋常的病例中,一名男子從樓上墜落時被槍殺。身為一個兇殺案愛好者,我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集!無論是設定還是結局都令人難以置信。台詞多是俏皮話。此外還有一個支線劇情,加爾蒂警探和巴拉德警探追捕兩個來自馬裡蘭州西部的鄉巴佬,他們捲入了一場毒品交易,最終釀成謀殺。這個故事也只是略勝一籌,充斥著關於所有人的生命是否平等的哲學。

根據丹尼斯·基塔薩裡的《劇集指南》 ,“這個故事的真正起源於美國法醫科學院前院長唐·哈珀·米爾斯在1987年的一次演講。這是他為1987年的宴會編造的故事,純粹是為了娛樂大眾。”(參見第88集)得知此事後,我突然想到這一集,如果考克斯博士也在這個故事,這一集就沒想到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集太不現實了,甚至讓《三人行》看起來像是真人秀。

總之,如果你看這部劇的重播,你大概只能看到我一秒鐘,而且鏡頭快速掃過實驗室,時間只有幾微秒。我唯一清晰的鏡頭出現在劇集開始大約15分鐘的時候。芒奇和考克斯醫生正在討論案件的真相,尤其是這是否是自殺。我走過房間,考克斯醫生說了些類似「但如果自殺是死因」之類的話。注意我穿著白大褂,我是唯一一個穿著白大褂的群眾演員。

後記:三月的某個時候,我不在家,兇殺組給我妻子留了個言,說他們需要我,讓我如果能趕上就給我打電話。我以為他們指的是第二天要上班。當時我的脖子很不舒服,所以我沒再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