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 第 17 部分
在我冒險的第十六部分,我結束了朝聖之路,並講述了最後一天的經歷。我在聖地牙哥還有整整兩天的時間可以探索這座城市。另一個挑戰是騎自行車。
2024 年 9 月 19 日,結束的第二天,我第一次見到了我的德國朋友亞歷山大,我們在第 12 天認識,一起吃了早餐。很高興見到任何人。正如我多次說過的,騎自行車在卡米諾之路上交朋友很難,因為你比絕大多數步行的人騎得快得多。令我驚訝的是,儘管亞歷山大從德國法蘭克福附近一路騎行,但他從未要求過證書。他一定帶了證件,因為在某些阿爾貝格旅館住宿需要證件。他的解釋是,他這樣做並非出於任何認可或宗教原因,也不是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卡米諾之路上。至於我,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接受外部驗證。

我參加的另一項活動是參觀聖地牙哥大教堂。這次旅行主要包括參觀上面的通道、屋頂和博物館。很有趣,還能欣賞到下面的城市美景。
至於我的自行車,我決定把它送給昨天帶我去聖地亞哥“免費遊”的那位好心的女士。第二天我在廣場上又碰巧遇見了她。長話短說,她說她沒有地方放自行車,而且她男友已經有兩輛自行車了。她竟然拒絕了一輛價值1000多歐元的自行車,這讓我很震驚,但我想對她來說,所有自行車都一樣,她只是不想再要一輛而已。

傍晚,我特意在朝聖者彌撒開始前趕到大教堂,因為前一天彌撒已經擠滿了人,我沒能進去。雖然我的西班牙語還不錯,但大教堂裡的音響效果很差,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我能背誦當天完成朝聖之路的人員的國籍清單。電影《朝聖之路》裡有一個場景,他們揮舞著一個冒煙的大型物件。可惜的是,我去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這麼做。後來我問起這件事,他們說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這樣做,例如禧年,2024年不在其中。

第二天,我搭乘巴士前往菲斯特拉,這是朝聖之路的另一個正式終點,被稱為「世界盡頭」。車程很長,我記得單程大約三個小時。在那裡,我走到燈塔,然後走到半島盡頭的岩石上,那裡有些朝聖者會留下他們的靴子或親人的照片。

第二天我要趕一早的班機回家。我的自行車還放在飯店的儲藏室裡。在公車上,我琢磨著怎麼處理它。我的計劃是把它帶到任何一座還開著的教堂,送給任何願意接受它的人,或者乾脆把它扔掉,留個紙條,說是交給學生。回到飯店後,我請他們打開儲藏室,好讓我把腳踏車拿回來。一個年輕人負責打開它。我問他是否想要,他熱情地答應了。我的自行車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回家的路途漫長,需要在巴塞隆納和芝加哥轉機。我的航班準時,旅途平安無事。說到航空旅行,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很享受在朝聖之路的時光,不捨得它這麼快就結束。接下來的大約兩週,我不斷夢到自己在朝聖之路上,醒來時卻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五個月後,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我覺得自己必須再次踏上這條路。或許最早今年就行。下次我打算徒步走完這條路,或許是從法國卡奧爾到西班牙布爾戈斯的路段。我覺得我需要在這趟旅行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我學到了什麼?或許我會在以後的新聞通訊中回答這個問題,但可能不會。這太私人了,難以言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