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 第 15 部分
2024年9月18日,我結束了朝聖之路。這一天從聖地牙哥以東約25英里的阿爾蘇阿出發。這天應該很輕鬆,中午就能輕鬆抵達聖地牙哥大教堂。地形略有丘陵,天氣略為陰雲。
像往常一樣,我在日出前大約一個小時就起床了。我在街對面找到了一家賣咖啡和簡單早餐糕點的小店。我的時機把握得不錯,因為我到後不久,又有幾個朝聖者也來到了同一個地方,開始排起了長隊。我注意到,歐洲人似乎不像美國人那樣在意長長的隊伍,尤其是這條隊伍。
補充能量,喝完咖啡,我最後一次收拾行李,上路了。一開始還算順利,因為大多數朝聖者起得不像我這麼早。然而,到了早上9點左右,卡米諾路上就擠滿了人。非常擁擠。這麼多人是從哪裡來的?我在上一篇故事裡解釋過,很多朝聖者從距離聖地牙哥100公里的薩裡亞出發。然而,今天我看到的人比前一天多得多,前一天還在薩裡亞以西。會不會有人從阿爾蘇阿或附近出發,違反了100公里的規定去領取證書?我不知道。
由於朝聖之路擠滿了朝聖者,我甚至有一半的時間都得推著自行車走。而且,那裡的氣氛也變了。它不再像一場靈性之旅,而更像是一場體育賽事,一場人們步行的馬拉松。這一段朝聖之路本身也很不錯,因為它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寬闊的土路上,穿過樹林。
騎著自行車與人群搏鬥了大約兩個小時後,我決定離開朝聖之路,繞道前往聖地牙哥。這個決定很明智,因為我可以騎得更快,而且不會給數百名步行朝聖者造成太大的困擾。
幾天前,我就知道隧道的盡頭近在咫尺。然而,當我到達聖地牙哥機場郊區時,才終於看到了盡頭的第一道曙光。我走的路沿著機場圍籬一直延伸。之後,是一些常見的機場相關商店和倉庫。然後,我穿過市中心外看似居民區的區域。之後,我重新加入了朝聖之路,與數百名朝聖者一起徒步前進。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左右,朝聖之路沿著一條繁忙的林蔭大道蜿蜒而行。
我在法國和西班牙遇到的大多數大城市,歷史中心區幾乎寸草不生。我還要補充一點,我強烈支持這種城市規劃的措施。聖地牙哥也不例外。朝聖之路的最後一段,蜿蜒曲折的小巷蜿蜒通往大教堂。剩下的路程,我只能推著自行車走,因為街道非常狹窄,擠滿了朝聖者和遊客。儘管距離終點只有幾英里,但通常清晰可見的朝聖之路路標卻奇怪地消失了。常常會有一群朝聖者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該往哪裡走。每次都會有一個看起來像是滿身泥濘、負重前進的長途朝聖者出現,然後自信地右轉。其他人都會跟著走。
我越走越近,人群越來越密集,商店也越來越像遊客。這時我聽到了風笛的聲音。從這時起,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安靜下來,聽著風笛手的笛聲。又轉了幾個彎,我們來到了大教堂的城牆,但顯然還沒到達卡米諾正式結束的廣場。然後,我們來到一些台階,通往大教堂地下的一條通道。通道裡有個男人正在吹風笛。在這個回音室裡,風笛聲非常大聲。我徑直走了過去,因為通道裡人很多,如果我留下來聽風笛,或者思考旅程的最後幾步,我的自行車就會堵塞交通。
過了風笛手的通道左轉,你就進入了標誌卡米諾終點的主廣場。廣場上擠滿了朝聖者。許多人在慶祝和拍照。其他人則獨自坐著或躺著(或者說是躺著?),顯然陷入了沉思。有些人甚至哭了。這簡直就是各種情緒的盛宴。

至於我,我繞到後面,這樣既能看清周圍情況,又能避開人群。有一會兒,我只是坐在那裡,不知道該作何感想。我難以接受旅程結束了。在過去的15天裡,我只有一個壓倒一切的目標——到達聖地牙哥。突然間,我身邊不再有扇貝殼,也沒有像伯利恆之星那樣指引方向的路標。如果我一定要說我的感受,說實話,最主要的是悲傷,因為我的旅程結束了。其次是迷失——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第三,我想說,我為這趟旅程感到自豪,但悲傷和空虛讓我感到無比失落。
大約15分鐘後,有人問我是不是剛畢業。我說是的。問我的那個女人前一天就畢業了,我想她當時正在等一個比她晚一天的朋友。她好心地給我拍了幾張照片。我告訴她,我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現在可能還太早,離飯店入住還遠,而且我不知道在哪裡領取結業證書。她解釋了證書的領取地點,並補充說我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

我的故事就到此結束。在下一章中,我計劃講述我剩餘旅程的所作所為。之後,在最後一章中,我計劃總結我關於朝聖之路的建議,以及我回來後計劃做哪些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