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斯塔山
2011 年 6 月 20 日,拉斯維加斯登山俱樂部的五名成員,喬爾、艾瑞克、丹、艾爾和我,出發攀登美國本土 48 州的最高峰之一:沙斯塔山。如果您還沒聽說過,攀登沙斯塔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海拔高度上升了約 7,000 英尺,最高處達到 14,179 英尺。根據季節和降雪情況,攀登途中可能會遇到冰雪和鬆散的岩石。這裡沒有小徑;事實上,除了標記小徑起點的一塊標誌牌外,甚至沒有任何路標。沿途唯一另一個永久性的人類活動痕跡是屬於塞拉俱樂部的徒步旅行者小屋,名為馬營。從步道起點步行約一小時即可到達。安全攀登需要專業的登山裝備(即頭盔、冰爪和冰鎬)。如果發生遠距離墜落,則沒有必要一起使用繩索攀爬器,儘管我們看到一支隊伍使用了它們。
沙斯塔山本身聳立在加州北部幾乎平坦的鄉村,距離俄勒岡州邊界以南約 50 英里。它靠近一系列火山的南端,這些火山被稱為喀斯喀特山脈,從加州北部向北延伸至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部。我們走的主要攀登路線是雪崩峽谷。雖然這條路線往返只有 11 英里,但海拔卻上升了 7,262 英尺。這就是沙斯塔山的殘酷之處——它無可否認地陡峭。相較之下,珠穆朗瑪峰最常見的路線南坳的海拔上升幅度大 59%,為 11,535 英尺,大約需要四周時間才能爬完。好吧,也許這個比較不太恰當,但這裡有一些沙斯塔山和我攀登過的其他山峰的比較統計數據。
巫師征服的山脈
山 | Vertain 增益(英尺) | 距離(英里) | 高度 |
---|---|---|---|
沙斯塔 | 7,262 | 11 | 14,162 |
惠特妮 | 5,860 | 22 | 14,505 |
聖戈爾戈尼奧 | 5,419 | 16 | 11,499 |
查爾斯頓 | 4,318 | 17 | 11,918 |
巴爾迪(聖安東尼奧) | 3,900 | 12 | 10,064 |
六月底的沙斯塔山通常只有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然而,2011年冬天,美國西部山區的降雪量遠超平均。因此,這條路線幾乎完全被冰雪覆蓋。大雪其實是件好事,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就只能在鬆散的碎石上徒步,這不僅費力,還容易發生落石事故。
雪的硬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夜間和清晨的雪比較硬;然而,隨著陽光的照射,雪會變軟。軟雪更難行走,也更容易發生雪崩。因此,那些試圖在一天內攀登沙斯塔山的人應該在午夜後不久出發。
2011 年 6 月 19 日,登山口。這很不尋常
六月還有這麼多雪。
大日子的前一天,我和團隊的另外兩位成員喬爾和艾瑞克下午六點半左右在邦尼平地步道的起點集合。另外兩名成員丹和艾爾已經在半山腰的「海倫湖」紮營了。我之所以用引號,是因為這個名字不太貼切,因為大多數時候,湖都完全被冰雪覆蓋,根本看不見。
我們計劃當天凌晨12:30出發,大約凌晨4:30在海倫湖與另外兩人匯合,一起衝頂。我的兩個同伴在溫暖的車裡睡覺,而我則只能在停車場搭的帳篷裡湊合。由於大聲的談話、來來往往的車輛以及一些非常吵鬧的雪地摩托車,我只睡了大約兩個小時的淺睡眠。
到了約定的時間,我們收拾好行裝,穿上幾層防寒服,在黑暗中出發了。月亮還要兩個小時左右才會升起,而且路上也沒有任何標記。我們對路線的了解都是透過書籍和網路上的報導獲得的。 「我們」主要指的是艾瑞克,他事先做了最多的功課。然而,在深夜的冰雪和樹木中,這樣的功課幫助不大。我們集體決定該往哪條路走,基本上就是跟著之前登山者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走。一開始還好,但漸漸地,腳印變得稀疏,消失在一片堅硬的雪地裡。
艾瑞克有GPS,GPS告訴他我們離右邊太遠了。於是我們稍微向左轉了一點,但他每次檢查都不停地重複說我們還是太靠右了。最終,左轉意味著必須走下一座樹木繁茂的陡坡。當你要攀登一座大山時,最不想做的事就是不必要地放棄已經爬升的海拔。然而,如果我們要回到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別無選擇。所以我們只能沿著山坡走下去,有時還會滑下去。
馬營庇護所。
艾瑞克 (Eric) 從馬營泉中取水。
喬爾在黑暗中艱難地走到海倫湖。
幾個小時後,黎明前不久,喬爾。
喬爾和我在「海倫湖」。
俯瞰海倫湖。
沿著雪崩峽谷往下看
雪崩峽谷的側面圖
苦難山。
最終,我們看到了其他徒步者的頭燈。我們又回到了原路,但比預想的還要遠。我們計劃在馬營的避難所和泉眼處稍作停留,以便補充飲用水。我們不得不折返才能到達那裡。由於積雪過厚,只有屋頂露在外面,在黑暗中很難找到小屋。總而言之,迷路浪費了我們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這聽起來可能不多,但當你面臨巨大的體力挑戰時,你當然希望盡可能有效率。在效率方面,我們的開局很糟糕。
離開馬營後,我們比較輕鬆地爬上了海倫湖,與另外兩名隊員丹和艾爾匯合。途中,艾瑞克說他覺得跟不上我們的步伐,於是折返。之後,我和喬爾繼續攀登,直到夜幕降臨,白天才真正降臨。大約凌晨 5:30,我們終於到達了海倫湖,那裡幾乎是一片空曠的景象,只有大約 20 頂帳篷。沿著路線,你可以看到海倫湖的露營者,包括丹和艾爾,已經出發登頂,就像螞蟻一樣。我們遲到了一個小時,所以我不能怪他們沒有等我們。我們有雙向無線電來進行這種通訊,但由於一開始就搞不清楚使用的頻率和如何操作無線電,所以它們幫不上什麼忙。
過了海倫湖不久,攀登就開始變得緊張。我們戴上頭盔,準備好冰鎬,像前面的螞蟻一樣,向雪崩峽谷進發。這段路線大約佔了總海拔高度的一半。這是最陡峭的一段;需要冰鎬來幫助你爬上去,以及在滑倒滑落時「自我保護」。這種不受控制的墜落是沙斯塔山許多事故的根源。後來我才知道,在我們出發的前一天,有一位健行者在這段經文摔倒了。我只知道,一架直升機降落在海倫湖,兩名救援人員只好爬上去,用擔架把她抬回直升機。總而言之,她等了好幾個小時才得到救援。
我個人覺得雪崩峽谷太陡峭,無法直接上去,所以我來回走了很多路。我花了好幾個小時才到達山脊頂部附近的紅色堤岸,那裡是一排看起來像紅色牙齒的岩石。雖然感覺花了很長時間,但至少你可以輕鬆地看到你的目的地,並向下看,看看你取得了什麼成就。這些看得見的里程碑對士氣很有好處。一旦登上雪崩峽谷上方的山脊,風就立刻刮起來了。幸運的是,過了紅色堤岸之後,健行的路程會稍微平緩一些。下一段攀登路段是恰如其分地命名為苦難山的路段。地圖上甚至也這麼叫。這只是一段枯燥乏味的陡峭跋涉。雖然不如雪崩峽谷那麼陡峭,但也遠沒有那麼有趣,因為傾斜的角度總是一樣的,你面前只有冰雪。這也是情緒上最艱難的第三階段:你因長途跋涉而筋疲力盡,但仍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明。
當我接近苦難山的山頂時,高海拔加上睡眠不足讓我感到不舒服。我真的很擔心會吐。我以前也去過海拔14000英尺以上的地方,兩次登上惠特尼山,一次登上蘭利山,並沒有遇到任何不好的經歷。不過,在那幾次旅行中,我沿途露營,幫助我適應稀薄的空氣。沙斯塔山路線的海拔上升了7262英尺,也比懷特山的5860英尺高得多。所以,重要的不只是海拔高度,還有你給自己多少時間來適應。
其他起步較晚的登山者在苦難山上不斷超過我。就在這段路程上,我在海倫湖露營的拉斯維加斯登山夥伴們下山時超過了我。我告訴他們我考慮折返,但他們鼓勵我說我快到了,至少要爬到苦難山的山頂再折返。
我緩慢而堅定地爬上了山頂。我事先從未看過路線圖,所以完全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山頂清晰可見,但距離還有一段距離,大約半英里,海拔300英尺。我在那裡休息了一會兒,讓自己冷靜下來。我的搭檔喬爾鼓勵我繼續前進,因為我們快到了。他很貼心地陪我等著,因為時間越長,雪就越軟,下山就越困難。
休息了大約20分鐘後,我決定要嘛登頂,要嘛吐,看哪個先發生。之後的一小段路,路況基本上平坦,其實還有點下坡。然而,最後300英尺左右的路又陡峭起來,沿著蜿蜒的小路直達山頂。已經快到頂峰了,沒有回頭路了。比喻地說,我嗅到了勝利的氣息。真的,我甚至聞到了山頂附近火山口傳來的硫磺味。別忘了,沙斯塔山是一座火山,大約每1000年噴發一次。
休息和清晰地看到終點線讓我重新煥發活力,因為我恢復了體力,並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登頂。不出所料,山頂風很大,但天氣晴朗,可以欣賞到下方山谷以及喀斯喀特山脈和三一山脈的其他幾座山峰。我拍了必不可少的山頂照片和一部360度全景電影。不過,積雪越來越軟,所以我們沒有待太久。
下山的速度顯然更快了。不出所料,隨著空氣越來越濃厚,我覺得自己的力量也越來越足。只要有機會,我就會滑下去,也就是滑下去。雖然雪還是太厚,無法從苦難山上滑下來,但雪崩峽谷的大部分路況都很好。事實上,我還拍了一段那段的影片。
快到雪崩峽谷底部時,雪變得又濕又軟,無法繼續滑行,我們不得不再次徒步前進。有一次,我陷得太深了,只好用冰鎬才把自己挖出來。在海倫湖之後,我們嘗試在幾個地方滑行,但大部分地方的雪都太軟了。所以我們只能在濕雪中緩慢而炎熱地行進,回到車上。
在明亮的日光下,我們上山迷路的地方一目了然。出發後大約五分鐘應該左轉進入樹林。我們只是不知道這一點。我知道林務局正在努力保持沙斯塔山的原始風貌,但我覺得在停車場和馬營之間設置幾個指示牌對午夜徒步者來說會很有幫助。山腳下已經有道路、戶外廁所和雪地摩托車了,所以沙斯塔山並非一片人跡罕至的土地。
爬山總共花了約15個小時。大家回到停車場後,我們喝了一瓶廉價葡萄酒慶祝一番,然後下山到一個更低更安靜的地方紮營過夜。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睡得這麼好過。
回想起來,對於大多數休閒登山者,我不會像我一樣建議將沙斯塔山作為一日遊。這當然是對體能的挑戰,但慢慢來享受旅程也是值得的,更不用說適當地適應海拔高度了。大多數人用兩天時間遊覽沙斯塔山,有些人則需要三天。沿途只有兩個露營地。第一個是海拔較低且寧靜的 Horse Camp。較低的海拔和樹木可以很好地防風,是消磨時光的好地方。然而,它並不比登山口高多少,所以在登頂當天你不會有太大的領先優勢。第二個是海拔較高的 Helen Lake 營地,那裡寒冷、多風且擁擠。將露營裝備搬到那麼高的地方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會讓登頂變得容易得多。
從每個地點的帳篷數量來看,大多數登山者都會選擇海倫湖。但是,如果我再來一次,我會選擇馬營。我會早點出發,盡可能在馬營待幾個小時來適應環境。不過,如果你趕時間,或喜歡艱苦的環境,我還是會選擇海倫湖。
我希望這篇敘述不會太枯燥,或許還能激發一些讀者的嘗試。當然,征服沙斯塔山需要擁有極佳的身體素質,掌握自我煞車等登山技巧,購買大量昂貴的登山服和裝備,最好還能找到一位熟悉路線的同伴。總而言之,這是一次充滿樂趣和挑戰的經歷,我永遠不會忘記,也為自己能夠成功而感到自豪。敬請期待我計劃在2012年夏天挑戰雷尼爾山的計畫。
| |
在苦難山頂上。我請喬爾拍了這張照片, 記住美好的時光和糟糕的時光。 | 喬爾 (Joel) 身後是山頂。 |
JPG格式" /> | |
| |
回頭看看下山的路。 |
連結
- 更多照片,發佈於 meetup.com。
- summitpost.com 上的沙斯塔山條目。關於這座山的所有枯燥事實。
- peakbagger.com 上的沙斯塔山條目。更多關於這座山的枯燥事實。
- 維基百科條目。
- 登山者在沙斯塔山遇難。 2008年致命事故紀錄。
- 另一篇沙斯塔山之旅報告。 2005年。作者為了幫助一位受傷的陌生人,犧牲了登頂的機會。
- 又是一篇2009年的沙斯塔山之旅報告。好像每個故事都和某人失控滑下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