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山
關鍵事實
- 總距離:11.4英里(往返)
- 海拔高度:6,680 英尺
- 山頂海拔:12,281 英尺。
- 所用路線:南爬坡(#183)
- 突出度:8,116 英尺(北美洲第 37 名)
- 華盛頓州第二高峰
我的願望清單上有一個目標:攀登所有美國喀斯喀特山脈的火山,這些火山的高度足夠挑戰,而且對我這種水平的人來說足夠安全。以下是截至撰寫本文時的進度報告:
巫師級聯桶表
頂峰 | 海拔 | 狀態 | 地位 |
---|---|---|---|
雷尼爾山 | 14,411 | 華盛頓 | 已攀爬 |
沙斯塔山 | 14,162 | 加州 | 已攀爬 |
亞當斯山 | 12,280 | 華盛頓 | 已攀爬 |
胡德山 | 11,239 | 俄勒岡州 | 已攀爬 |
貝克山 | 10,781 | 華盛頓 | 願望清單 |
冰川峰 | 10,541 | 華盛頓 | 願望清單 |
傑佛遜山 | 10,497 | 俄勒岡州 | 技術的 |
拉森峰 | 10,457 | 加州 | 願望清單 |
南姊妹 | 10,358 | 俄勒岡州 | 已攀爬 |
北姐妹 | 10,085 | 俄勒岡州 | 技術的 |
二姐 | 10,047 | 俄勒岡州 | 技術的 |
麥克勞林山 | 9,495 | 俄勒岡州 | 願望清單 |
被列為「技術性」的三座山峰被描述為四級,大多數登山者需要使用繩索及其所有裝備才能安全登頂。我不排除將來有一天嘗試登頂這些山峰,但目前我還沒有這種衝動,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有這種衝動。
2017年8月21日,在俄勒岡州東部經歷了一場令人驚嘆的日全食後,我和一位朋友出發攀登南姐妹峰和亞當斯山,只要我們身處那片森林深處。第二天,我們成功登頂南姐妹峰。兩天后,我們前往華盛頓州的鱒魚湖,開始攀登亞當斯山。
第一步是去鱒魚湖護林站辦理許可證,每張15美元。他們給了我們很多建議,例如如何找到登山口、步道狀況、規則等等。天氣預報很好,一切準備就緒。我必須承認,在聽了那場冗長的講座後,我忘了第一件事是把申請表放進門外的箱子裡。錯誤#1。
通往南攀登山口的道路崎嶇不平,有時難以行走。有幾次,在沒有路標的路口,我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幸運的是,我大部分時間都猜對了,沒費多大力氣就找到登山口了。如有疑問,請沿著山的方向行駛。我們開的是一輛小型SUV,所以一路順利。在登山口,有一些油耗較低的車,像是豐田卡羅拉和普銳斯,也都順利通過了。我的建議是,高離地間隙的車輛當然更好,但任何不介意承受輕微磨損的車輛都可以。
這條小路始於一片燒毀的森林,綿延數英里。雖然這段路程相當枯燥乏味,但隨著海拔升高,我們欣賞到了胡德山和聖海倫斯山的壯麗景色,這讓我們感到欣慰。最終,我們離開了那片曾經被森林大火肆虐的區域,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樹木和成片的羽扇豆田(我在登山視頻中錯誤地稱之為薰衣草)。
爬了大約四個小時後,我們遇到了下山的登山者。他們說前一天風很大,但今天高處的天氣看起來不錯。在我們海拔較低的地方,我們享受了晴朗無風的天氣。
這是我們兩個第一次攀登,一整天都沒看到有人朝我們這個方嚮往前爬,而且能聽到的距離也只有區區幾步之遙。我知道我們想在一個叫「午餐盒櫃檯」的地方紮營,但不太確定具體位置。小路離開林木線後,幾乎變成了一堆火山岩。只要有平地,人們就搭起防風棚搭帳篷。我猜想那些低處的帳篷是為計劃三天內完成攀登的人準備的。有些露營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午餐盒櫃檯」。然而,它們不是。經過一片大約有十幾個露營點的平地,是一片長長的、坡度適中的冰原。爬上這片冰原至少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午餐盒櫃檯”,它分佈在冰原中央一大片岩石島上。我們的營地就在「午餐盒」區域的低端,那裡有一大片岩石島,上面有很多露營點,全是我們的。
我們下午晚些時候才搭好帳篷,所以有充足的時間。我打算用Jetboil爐子化雪,因為我有一罐用了一半的汽油和一罐滿的汽油。我們把雪收集到塑膠冷凍袋和空水瓶裡,然後我開始化雪。不知怎麼的,我以為,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你應該在閥門打開的時候把閥門完全轉過來。錯誤#2。長話短說,我用完了一罐半汽油,只產出了大約四公升水,這四公升水應該足夠我們兩個人完成剩下的攀登。為了以防萬一,我們把裝滿雪的冷凍袋放在陽光下。後來我才知道,可以買到專門為此目的製作的大塑膠容器,這個容器非常適合這次活動。
那天晚上,我草草地整理了一下第二天登頂的背包。在準備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忘了帶GoPro的頭帶。我想用影片記錄下山時的滑行過程。原來我把它落在車上了。錯誤#3。
靜靜地度過了一個夜晚,大約六點鐘,我們自然醒了。我第一個走出帳篷,發現前一天晚上放好的水袋散落在各處。我拿起一個,水從水袋的孔洞裡湧出,顯然是被小動物弄的(我懷疑是土撥鼠,儘管我從未在內華達山脈以外的地方見過土撥鼠)。這時,我開始擔心昨晚愚蠢地留在背包裡的食物會出什麼問題。我甚至沒有用拉鍊隔層把食物牢牢地塞進背包裡,雖然我本來可以這麼做的。大部分食物躺在背包底部,被我層層衣物蓋著。幸運的是,不管是什麼動物喜歡水袋,它都沒碰我的食物。不過,我會把我的食物沒吃掉這件事算是運氣,或者更高級的某種原因,算是錯誤#4。
我們穿上多層衣服,並在靴子上固定好冰爪後,開始攀登。首先,我們必須穿過迷宮般的雪原和熔岩原,才能到達蘇克斯多夫冰川的底部,那裡簡直就是一堵巨大的冰牆。雖然有很多路線可以選擇,但它們都通往同一個地方,而且很容易就能看到,因為它是派克斯峰前冰牆的底部。這堵冰牆絕對陡峭到需要冰爪和冰鎬,但還不至於需要繩索隊伍。雖然這段距離可能只有一英里左右,但它卻是攀登過程中最累的部分。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無疑是亞當斯山成為熱門攀登地點的主要原因。幸運的是,我們仍然享受著好天氣——晴朗無風。在攀冰過程中熱身時,我迅速脫掉了大約一半的衣服。
最終,我們到達了派克斯峰,那是一座假峰頂,自從我們到達「午餐櫃檯」以來就一直盯著它。我聽說它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如果你認為那是峰頂,那你就是個派克斯峰。到達派克斯峰時,突然刮起了一陣風,天氣也變冷了,所以我又穿了幾層衣服。那天早上,我們和其他登山者討論過,剩下的路程需要帶上冰爪和冰鎬,因為剩下的路程看起來比較平坦,很容易到達我們剛剛爬過的那堵冰牆。我決定把它們留在那裡,謝天謝地,這並沒有犯下第5個錯誤。
當我們出發穿過一片相當平坦的冰原時,風停了,我又覺得熱了,於是又脫掉了一半的衣服。過了這片平坦的冰原,我們來到一片由小塊火山岩組成的陡峭山坡,之前的徒步旅行者曾在這裡留下過幾條蜿蜒的路線。之後,沿著山脊漫步到山頂就變得輕鬆多了。
峰頂的景色壯麗無比。我們一登頂,就被北面雷尼爾山的清晰景色所震撼,這是我兩年前登頂後就再也沒有見過的。西邊是聖海倫斯山。南邊是胡德山和傑佛遜山,我幾乎看不清楚三姊妹峰。在拍攝完必不可少的登頂照片和影片後,我們在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早上與其他登頂者聊了聊。那種登頂的喜悅總是與人分享,更令人難忘。
下山很順利。回到派克斯峰,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如何滑回午餐盒櫃檯。有人抱怨冰面太硬,還有突出的岩石,但我們都知道,在適當的條件下,亞當斯山的滑行堪稱傳奇。幾個人決定當白老鼠,我們準備自己動手。這包括脫掉冰爪,穿上盡可能多的褲子。儘管六年前我們滑下過沙斯塔山的一大段,我的同伴也有滑行經驗,但我們倆都記不住拿冰鎬的正確方法。
第一部分是最陡峭的。說實話,冰面相當堅硬,而且相當陡峭,導致我滑行的速度比我預想的要快。更糟的是,我的GoPro相機搖搖晃晃地掛在夾克拉鍊上的一條短繩上。是的,這部分確實很危險,我費了好大勁才控制住自己,以免滑得太快,以至於失控地被甩下山去。後來我才知道,我拿冰鎬的方式不對,更沒起到什麼作用。
滑到一半時,我在滑行道的一個轉彎處猛地停了下來,發現我的GoPro不見了。儘管我正站在一條陡峭而光滑的滑行道中間,而且沒有冰爪,但考慮到我們經歷了這麼多冒險,我可不想輕易丟失我的GoPro。我小心翼翼地轉身,幸運的是,在路的上方大約20英尺的地方看到了它。我把沒有妥善固定GoPro而丟失它稱為錯誤#5。
這次的情況看起來和我兩年前在胡德山上遇到的最陡峭的路段「老滑道」(Old Chute)沒什麼兩樣。當然,當時我穿著冰爪,繫著安全繩,還有經驗豐富的登山嚮導在一旁守護。現在就我一個人。我的同伴已經下山很遠了,可能還在納悶我為什麼花了這麼久。
我盡可能小心地轉身,用冰鎬沿著滑行路線一寸一寸地向上攀爬。如果不是在胡德山上也做過類似的事情,我可能會嚇得魂飛魄散。不過,既然我已經在雷尼爾山、胡德山和沙斯塔山上經歷過這麼多,我當然不會放棄嘗試。幸運的是,我的GoPro只在20英尺高的地方掉了下來,因為我本來可以爬得更高。我把它撿起來,放進一個有拉鍊的口袋裡。然後我小心翼翼地轉身,繼續滑行。
找到我的同伴後,我解釋了延誤的原因,然後我們就出發了。此時,我們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恐懼感被興奮所取代。我的同伴先走了,停下來和幾個正在上山的登山客聊了幾句。那不是聊天,而是有人反覆地教訓我如何正確滑行時握住冰鎬。我們兩個都錯誤地把整把冰鎬都往右握(我們都是右撇子),然後用冰鎬抵住滑行路線的邊緣作為剎車。這是錯誤#6——也是最大的錯誤。
滑行時握冰鎬的正確方法是將冰鎬橫在身體右側(如果你是右撇子的話),然後根據你想要的速度將冰鎬橫向冰面。這樣我就能更容易控制速度,也更省力。那些好心人上山去哪了?至少我們碰到了一些上山時握冰鎬姿勢正確的登山者。我敢肯定,在我們上課前遇到的幾個人心裡都在想:“這些白痴握冰鎬的方式不對。”
我們安全返回營地,收拾行裝,繼續下山。之後,我設法在一段路程中做了一些輔助滑行,這意味著我必須用腳才能獲得足夠的速度滑行。回到陸地後,下山一切順利。那個星期五下午,我們遇到了許多上山的徒步旅行者。儘管之前燃料耗盡,但我們下山時帶了足夠的水,甚至還倒了一些水來減輕背包的重量。
在結束之前,我想先談談亞當斯山一日遊和兩天健行的優缺點。由於只有11.4英里,很多人顯然想把它變成一日遊。這樣的嘗試應該在午夜左右開始。下山途中,我聽到一些人的故事,他們以前也嘗試過,結果在黑暗中迷路了。這種情況我很容易預見,因為要經過那段主要由一堆火山岩組成的路段。就連我,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曾在那段路段短暫迷路。我也能想像晚上在燒焦的森林裡迷路的情景。即使沒有迷路的問題,我仍然建議花幾天時間。這確實會更有趣。
我本來想給你一個我滑行的視頻鏈接。雖然在我的GoPro出問題之前我拍了一些視頻,但效果實在太差,相機到處晃動。不過,我拍到了攀登和登頂的片段,並上傳到了YouTube上供大家欣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bwF14K9WM&t=62s。音質不好,請見諒。
我真心希望很快能再攀登亞當斯山。這是我經歷過的最愉快的攀登之一。如果條件允許,我保證在安全的情況下,一定要拍一段完整的滑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