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頁
ABA/NBA灌籃大賽完整歷史
簡介
NBA扣籃大賽(正式名稱為AT&T扣籃大賽)是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每年在NBA全明星週末期間舉辦的一場比賽。 《體育畫報》曾評價: “扣籃大賽是自廁所發明以來最棒的中場休息發明。 ”
這項比賽最初由美國籃球協會 (ABA) 於1976年在丹佛舉行的ABA全明星賽上構思並發起。冠軍是紐約網隊的朱利葉斯“ J博士”歐文。由於同年ABA和NBA合併,這項比賽在1976-1977賽季移至NBA進行。
直到1984年,才有了另一場職業級的灌籃大賽。多年來,這項比賽經歷了多種賽制,其中包括在2014年之前,透過球迷簡訊投票來決定決賽的獲勝者。扣籃大賽現任冠軍是奧西奧拉魔術隊的麥克·麥克朗。
1976年ABA灌籃大賽
首屆灌籃大賽於1976年1月27日在丹佛的麥克尼科爾斯體育館舉行,當時正值1976年ABA全明星賽中場休息。這是ABA與NBA合併前的最後一場全明星賽。當時ABA正陷入財務困境,並與NBA爭奪觀眾,於是ABA創辦了扣籃大賽,以此作為吸引全國觀眾的噱頭。
在《銘記ABA》一書中,吉姆·布卡塔回憶道: “有一天,我們坐在辦公室裡,討論著如何吸引更多人,然後突然靈光一閃……是朱利葉斯(歐文)給了我們一個主意,那就是我們要成為扣籃高手的聯盟。於是我們說,‘既然如此,那就來個比賽吧。’其實如何簡單。
布卡塔是ABA的行銷和公共關係總監。房間裡的另外兩人分別是聯盟的財務總監吉姆·基勒和丹佛金塊隊的總經理卡爾·謝爾,金塊隊當時正在主辦全明星賽。
比賽最初規定每位球員必須在2分鐘內連續灌籃5次,每次灌籃後時鐘都會停止,以便球員規劃下一次灌籃。其中一次扣籃要求球員在籃框下站立扣籃,另一次扣籃則在距離籃框10英尺的罰球區進行。接下來的三次扣籃則採用自由式扣籃姿勢,一次從籃框左側扣籃,一次從籃框右側扣籃,最後一次扣籃則從底線兩側任一角扣籃至籃框。
比賽宣布,評判標準包括藝術能力、肢體語言、粉絲反應和想像力,每個類別最高可得10分。丹佛金塊隊和KHOW電台提供了1200美元的獎金。
共有 5 名參賽者,其中包括獲得第一名的肯塔基上校隊的阿蒂斯“A-Train”吉爾摩,其次是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喬治“冰人”格文、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拉里“Special K”肯農、丹佛掘金隊的大衛“天行者”湯普森,最後是紐約網隊的歐文利葉斯“J 博士” 。
湯普森是一名新秀,也是比賽中身高最矮的選手。他透露: 「因為我的手不大,沒法用手掌托住球,所以我會用手托住球。我會用左手托住球,放在手掌和前臂之間,把球舉過籃筐上方,然後用右手把球舉過頭頂,一拳打進籃筐。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我聽說威爾特·張伯倫也能打進,但我從未見過籃筐。
湯普森完成了一個360度旋轉扣籃——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看到這個動作。雖然湯普森在這次扣籃中漏掉了一次扣籃,算是零分,但格文恰好漏掉了兩次扣籃。
所有參賽者都必須從 10 英尺處扣籃,但「J 博士」從 15 英尺外的罰球線開始標記他的步伐。隨後,歐文在罰球線上完成了一記扣籃,贏得了比賽。他說: “我只是想打出一個漂亮、騰空的扣籃,讓球迷們從座位上站起來。我真正地從半場開始進攻,跑動良好,確保我能夠精準地投進那記球。”
歐文說,他當晚最喜歡的灌籃是湯普森的灌籃。 「他從底角衝出來,在空中旋轉360度,然後扣進籃筐,無論以誰的標準來看,這都不過50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籃球歷史學家說道: “1976年的扣籃大賽是籃球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大衛·湯普森和其他ABA球員是真正的先驅和創新者;他們將今天推向了這個高度。
1976-1977年NBA灌籃大賽
1976 年,亞瑟·埃爾哈特 (Arthur Erhat)申請了一項專利,發明了“一種有彈性但能立即恢復原狀的籃筐”,通過顯著減少籃板的破碎,首次實現了安全的扣籃。
在禁賽十年後,NBA在1976-1977賽季將扣籃重新納入常規比賽。那一年, NBA舉辦了首屆灌籃大賽,作為一項一次性的、貫穿整個賽季的賽事,類似於下一賽季舉辦的NBA賽馬比賽。每場比賽中場休息時,都會進行一對一的灌籃比賽。
在整個賽事期間,多個場地共有 22 名選手參賽,聯盟每支球隊派出一名選手,其中包括未來的名人堂成員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亞歷克斯·英格利甚、朱利葉斯·歐文、喬治·格文、埃爾文·海耶斯、摩西·馬龍和大衛·湯普森。
前ABA球員達內爾·“扣籃博士”·希爾曼被評為該賽季的冠軍,他在1977年6月5日於波特蘭舉行的總決賽中場休息時擊敗了金州勇士隊的拉里·麥克尼爾。儘管希爾曼獲得了1.5萬美元的冠軍支票,但他直到2017年才獲得獎杯。
1980年代
1984年,NBA在灌籃大賽的誕生地丹佛,將灌籃大賽永久重新引入,成為一項獨立的比賽項目。菲尼克斯太陽隊的拉里·南斯在決賽中擊敗了ABA/NBA扣籃大賽的冠軍“J博士”。
多明尼克·威爾金斯在第二年贏得了比賽,但在1986年,他的亞特蘭大老鷹隊隊友斯巴德·韋伯創造了歷史,在1986年NBA扣籃大賽決賽中擊敗了威爾金斯,使他未能衛冕冠軍。韋伯身高僅5英尺6英寸,成為有史以來奪冠最矮的扣籃大賽冠軍,至今仍保持著這項紀錄。
芝加哥公牛隊的麥可喬丹在1987年和1988年連續兩年奪得灌籃大賽冠軍。 1988年,他在芝加哥擊敗了威爾金斯,最終以罰球線50分的完美扣籃贏得了他的第三次NBA扣籃大賽冠軍。然而,解說員注意到,威爾金斯在比賽中驚心動魄的第三次扣籃卻獲得了異常低的45分,而喬丹則以50分的滿分,以2分的優勢贏得了比賽。
直到今天,圍繞這項賽事仍有「家庭烹飪」的指控(比賽在 M. J 的主場舉行;其中一位評委是前芝加哥熊隊球星蓋爾·塞耶斯;另一位評委是前 NBA 球星湯姆·霍金斯,他是芝加哥人),並且直到 2020 年的比賽,它都被認為是扣籃比賽中最具爭議的。
關於威爾金斯的第三次扣籃是否應該得分高於 45 分,以及喬丹的第二次扣籃(得分 47 分)是否比威爾金斯的第三次扣籃更具創造性,目前仍存在廣泛的爭論。
第二年,在休斯敦,紐約尼克隊的肯尼「天空」沃克(其父親在比賽前幾天去世)在最後一刻替補上場,擊敗了波特蘭開拓者隊的克萊德德雷克斯勒(家鄉熱門球員,休斯頓本地人),他被視為奪冠熱門,因為其他往屆冠軍拉里南斯、邁克爾喬丹和多米尼克威爾金斯都沒有參加那一年的 NBA 扣籃大賽。
1986年灌籃冠軍韋伯獲得第三名,謝爾頓瓊斯獲得第四名。雖然南斯、喬丹和威爾金斯仍然參加了1986年NBA全明星賽,但南斯和喬丹因自身輕傷選擇退出比賽,威爾金斯則因手部受傷而未參加比賽。
1990年代
1990年,亞特蘭大老鷹隊的多明尼克·威爾金斯擊敗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的肯尼·史密斯,贏得了他的第二個NBA扣籃大賽冠軍。這也是他在比賽中首次擊敗NBA歷史巨星喬丹。史密斯以其標誌性的扣籃方式獲得了高分:他首先背對籃筐,將球從兩腿之間向後彈起,然後轉身在空中接球,完成反向扣籃。
隨著1990年代的到來,喬丹、威爾金斯和德雷克斯勒等球星有時會拒絕參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名氣不那麼響亮的球員。哈羅德·邁納在1993年的表現尤為突出,他以一記反向力量扣籃贏得了比賽,他從兩腿之間伸手到空中,然後落地。 1994年和1997年,以賽亞·萊德和洛杉磯湖人隊的科比·布萊恩特分別贏得了比賽。
萊德憑藉一記精彩的胯下扣籃贏得了比賽,這讓人想起了奧蘭多·伍爾里奇在1984年比賽中的精彩表現。然而,他在1995年未能複製這一壯舉,幾次嘗試都失敗了,這為邁納三年內第二次奪得扣籃冠軍鋪平了道路。 1998年,灌籃大賽被WNBA/NBA雙球大賽取代。 1999年,由於NBA停擺,全明星賽取消了。
2000年代
2000年,NBA在加州奧克蘭舉行的全明星週末上重新舉辦了灌籃大賽。 2000年的比賽廣受好評,最終的冠軍是多倫多暴龍隊的文斯卡特、他的表弟兼當時的隊友特雷西麥克格雷迪,以及休士頓火箭隊的史蒂夫弗朗西斯。
卡特憑藉一系列精彩的扣籃贏得了比賽,其中包括兩次360度大風車式扣籃、一次蜂蜜式扣籃,以及麥迪接空接球後胯下扣籃。接下來的四場比賽都沒有卡特和科比這樣的超級巨星參賽,儘管德斯蒙德·梅森和傑森·理查德森等人做出了創新性的嘗試,但由於缺乏一線巨星的參與,比賽的吸引力受到了影響。
2005年,NBA灌籃大賽重返發源地丹佛。憑藉著前幾屆灌籃大賽的精彩表現,人們一度認為灌籃大賽可望重現上世紀80年代的輝煌。菲尼克斯太陽隊的阿瑪雷·斯塔德邁爾接隊友史蒂夫·納什的足球式頭球360度空中接力;JR·史密斯背身單刀扣籃;以及新科冠軍約什·史密斯頭頂肯揚·馬丁的空中接力,都以精彩絕倫的動作驚艷全場。
隨著規則的改變,從第二輪開始需要額外的隊友,他們證明了扣籃的方式確實有很多,而且這些方式以前從未出現過。阿瑪雷·斯塔德邁爾獲得了熱烈的評價,史密斯穿著威爾金斯球衣,完成了一個向多米尼克·威爾金斯致敬的扣籃也同樣獲得了好評。
2006年,休士頓灌籃大賽再次點燃了觀眾的熱情。身高5英尺9英寸(約1.7米)的紐約尼克隊球員內特羅賓遜憑藉一記精彩的扣籃奪得冠軍。他最精彩的扣籃之一是一記高空扣籃,將球扣入前扣籃大賽冠軍、身高5英尺7英寸(約1.7米)的斯帕德·韋伯頭上。
2006年灌籃大賽也是灌籃大賽史上首次設立「灌籃關」 (相當於灌籃大賽加時賽)的比賽,比賽雙方是尼克隊的控球後衛內特·羅賓遜和費城76人隊的得分後衛安德烈·伊戈達拉。許多球迷認為伊戈達拉應該贏得比賽,因為羅賓遜在扣籃過程中嘗試了14次才最終完成。
當伊戈達拉在底線右側出界時,隊友阿倫艾佛森將球擊中籃板右側後方,完成扣籃。伊戈達拉在籃板後方半空中接住球,轉身向另一側,同時低頭(避免撞到籃板),用右手扣籃。
2007年2月17日,這項比賽在拉斯維加斯舉行。評審皆為往屆冠軍:喬丹、威爾金斯、柯比、歐文和文斯卡特。最終,波士頓塞爾提克隊的傑拉德·格林摘得桂冠,他不僅完成了扣籃,還遮住了臉,跳過了衛冕冠軍內特·羅賓遜——這是對1991年冠軍迪·布朗的致敬,格林曾穿過迪·布朗的球衣。
他的最後一記灌籃——一個風車式過台扣籃——也獲得了完美的50分。其他值得關注的扣籃包括奧蘭多魔術隊中鋒德懷特霍華德的扣籃。據報道,他在扣籃過程中,將一張印有他笑臉的貼紙貼在了籃板上,距離地面12英尺6英寸,超出NBA標準籃筐2.5英尺。
2008年2月16日,比賽在新奧爾良舉行。評審包括達裡爾·道金斯、多明尼克·威爾金斯、卡爾·馬龍、朱利葉斯·歐文和魔術師約翰遜。最終,奧蘭多魔術隊中鋒德懷特·霍華德奪得了冠軍。霍華德最引人注目的灌籃出現在第一輪,也是他史上第二次灌籃。當時他脫下球衣,露出了超人T恤和披風。在隊友賈米爾·尼爾森的幫助下,他助跑後在罰球線前完成一次跳躍扣籃,將球從幾英尺外投進籃筐。
其他值得關注的扣籃包括賈馬裡奧·穆恩在第一輪的扣籃,而上一屆的冠軍杰拉德·格林則非常依賴表演技巧,他在扣籃前吹滅了一個邊緣插著生日蠟燭的紙杯蛋糕(他稱之為“生日蛋糕”)。有史以來第一次,球迷投票決定了比賽最後一輪的結果;霍華德以78%的球迷投票率擊敗格林,並獲得獎盃。
2月14日,內特·羅賓遜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贏得了2009年的比賽。這位身高5英尺9英寸(約1.7米)的後衛身著綠色球衣,化身“Krypto-Nate” (Nate和Kryptonite的合成詞),跳過了身高6英尺11英寸(約1.9米)的德懷特·霍華德,後者被形容為超人。最終,他以52%對48%的球迷投票擊敗了霍華德。 JR·史密斯和魯迪·費爾南德斯也參加了比賽。
2010年代
2010年2月13日,內特·羅賓遜在美國德州達拉斯贏得了2010年NBA灌籃大賽冠軍,成為第一位三屆灌籃大賽冠軍。羅賓遜的對手包括洛杉磯湖人隊的香農·布朗、夏洛特山貓隊的傑拉德·華萊士和多倫多暴龍隊的德瑪爾·德羅贊。
德羅贊在扣籃大賽正式開始前一天晚上舉行的首屆雪碧扣籃大賽中擊敗洛杉磯快艇隊後衛埃里克·戈登,贏得了參賽資格。羅賓遜和德羅贊晉級決賽,羅賓遜的反手雙扣幫助球隊以51%比49%的勝率鎖定勝局。
2011年2月19日,洛杉磯快艇隊的布雷克·格里芬在洛杉磯舉行的2011年扣籃大賽上,憑藉一記跳過起亞轎車引擎蓋的扣籃,贏得了冠軍。華盛頓巫師隊的賈維爾·麥基、多倫多暴龍隊的德瑪爾·德羅贊和俄克拉荷馬雷霆隊的塞爾吉·伊巴卡都與格里芬同台競技。格里芬和麥基晉級決賽,格里芬在決賽中大放異彩,以68%的得票率贏得了比賽。
2月25日,傑瑞米·埃文斯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2012年雪碧NBA灌籃大賽上,以29%的得票率,在凱文·哈特頭上完成灌籃,奪得冠軍。與埃文斯一同獲獎的還有休士頓火箭隊的蔡斯·巴丁格、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的保羅·喬治和明尼蘇達灰狼隊的德里克·威廉斯。
當喬治在燈光熄滅的情況下以一記扣籃驚艷全場時,埃文斯或許完成了本場比賽最精彩的扣籃,他跳過隊友戈登·海沃德,接住海沃德的兩次傳球,扣籃成功。
特倫斯·羅斯憑藉一記向前多倫多猛龍隊球員文斯·卡特致敬的戰斧式扣籃,以及一記跳過球童的胯下扣籃,贏得了2013年雪碧扣籃大賽冠軍。羅斯的對手包括猶他爵士隊的傑里米·埃文斯、洛杉磯快艇隊的埃里克·布萊索、丹佛金塊隊的肯尼斯·法里德、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的傑拉德·格林以及紐約尼克隊的詹姆斯·懷特。
埃文斯晉級決賽,力爭衛冕灌籃冠軍,但敗給了羅斯。羅斯延續了第一輪近乎完美的表現,拿下了99分(滿分100分),決賽更是精彩絕倫。羅斯以58%的得票率,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比賽。
由扣籃高手保羅·喬治、衛冕冠軍特倫斯·羅斯和約翰·沃爾組成的東部隊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2014年雪碧NBA扣籃大賽冠軍。在新的團隊賽制下,他們主宰了自由式扣籃環節,羅斯傳球給沃爾,隨後沃爾在投籃時間結束前傳球給喬治,最終鎖定勝局。
在對決回合中,羅斯憑藉說唱歌手德雷克的胯下扣籃擊敗了達米安·利拉德;喬治則以360度胯下扣籃擊敗了哈里森·巴恩斯;沃爾則憑藉跳過奇才隊吉祥物G-Man並在第一次嘗試時完成反扣擊敗了本·麥克勒莫。雖然東部隊是官方的獲勝者,但沃爾還是被球迷評選為當晚最佳扣籃手。
令NBA球迷欣喜的是,2015年的比賽恢復了原來的賽制,自由式灌籃環節和參賽隊伍都被取消了。參賽的四位灌籃高手均為新秀: 密爾瓦基公鹿隊的揚尼斯·阿德托昆博、灰狼隊的紮克·拉文、魔術隊的維克多·奧拉迪波和籃網隊的梅森·普拉姆利。
拉文憑藉精彩的扣籃獲得了該獎杯,其中包括胯下反手扣籃、空中接球的背後扣籃、左手胯下扣籃以及從籃板後面的桿子上接球的胯下扣籃。
與霍華德的超人扣籃類似,拉文的首次扣籃也反映了對文化的致敬,他穿著的是邁克爾喬丹在《空中大灌籃》中的球衣。扎克拉文憑藉他那些令人驚豔的扣籃贏得了2016年扣籃大賽的冠軍,從罰球線上的大風車式扣籃到驚豔的胯下反身扣籃,他精彩的扣籃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奧蘭多魔術隊的亞軍阿隆·戈登、丹佛金塊隊的威爾·巴頓和底特律活塞隊的安德烈·德拉蒙德也參加了比賽。
灌籃大賽冠軍(1976 年至 2023 年)
1976 年灌籃大賽在 ABA 全明星賽期間舉行,這是第一屆職業籃球灌籃大賽。
年 | 主辦城市 | 玩家 | 團隊 |
---|---|---|---|
1976 | 丹佛 | 朱利葉斯·歐文 | 紐約網隊 |
1977 | 密爾瓦基 | 達內爾·希爾曼 |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
1984 | 丹佛 | 拉里·南斯 | 菲尼克斯太陽隊 |
1985 | 印第安納波利斯 | 多明尼克·威爾金斯 | 亞特蘭大老鷹隊 |
1986 | 達拉斯 | 斯帕德·韋伯 | 亞特蘭大老鷹隊 |
1987 | 西雅圖 | 麥可喬丹 | 芝加哥公牛隊 |
1988 | 芝加哥 | 麥可喬丹 | 芝加哥公牛隊 |
1989 | 休士頓 | 肯尼·沃克 | 紐約尼克隊 |
1990 | 邁阿密 | 多明尼克·威爾金斯 | 亞特蘭大老鷹隊 |
1991 | 夏洛特 | 迪·布朗 | 波士頓塞爾提克隊 |
1992 | 奧蘭多 | 塞德里克·塞瓦略斯 | 菲尼克斯太陽隊 |
1993 | 鹽湖城 | 哈羅德·邁納 | 邁阿密熱火隊 |
1994 | 明尼亞波利斯 | 以賽亞·萊德 | 明尼蘇達灰狼隊 |
1995 | 鳳凰 | 垂直對齊:中;“>哈羅德·邁納邁阿密熱火隊 | |
1996 | 聖安東尼奧 | 布倫特·巴里 | 洛杉磯快艇隊 |
1997 | 克里夫蘭 | 科比布萊恩特 | 洛杉磯湖人隊 |
1998 | 紐約市 | 不適用 | 不適用 |
1999 | 費城 | 不適用 | 不適用 |
2000 | 奧克蘭 | 文斯·卡特 | 多倫多暴龍隊 |
2001 | 華盛頓特區 | 德斯蒙德·梅森 | 西雅圖超音速隊 |
2002 | 費城 | 傑森理查森 | 金州勇士隊 |
2003 | 亞特蘭大 | 傑森理查森 | 金州勇士隊 |
2004 | 洛杉磯 | 弗雷德瓊斯 |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
2005 | 丹佛 | 喬許史密斯 | 亞特蘭大老鷹隊 |
2006 | 休士頓 | 內特·羅賓遜 | 紐約尼克隊 |
2007 | 拉斯維加斯 | 傑拉爾德·格林 | 波士頓塞爾提克隊 |
2008 | 新奧爾良 | 德懷特·霍華德 | 奧蘭多魔術隊 |
2009 | 鳳凰 | 內特·羅賓遜 | 紐約尼克隊 |
2010 | 達拉斯 | 內特·羅賓遜 | 紐約尼克隊 |
2011 | 洛杉磯 | 布雷克·格里芬 | 洛杉磯快艇隊 |
2012 | 奧蘭多 | 傑里米·埃文斯 | 猶他爵士隊 |
2013 | 休士頓 | 特倫斯·羅斯 | 多倫多暴龍隊 |
2014 | 新奧爾良 | 約翰·沃爾 | 華盛頓巫師隊 |
2015 | 紐約市 | 扎克拉文 | 明尼蘇達灰狼隊 |
2016 | 多倫多 | 中;“>扎克·拉文明尼蘇達灰狼隊 | |
2017 | 新奧爾良 | 格倫·羅賓遜三世 |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
2018 | 洛杉磯 | 多諾萬·米切爾 | 猶他爵士隊 |
2019 | 夏洛特 | 哈米杜·迪亞洛 |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
2020 | 芝加哥 | 小德里克瓊斯 | 邁阿密熱火隊 |
2021 | 亞特蘭大 | 安芬尼西蒙斯 | 波特蘭拓荒者隊 |
2022 | 克里夫蘭 | 奧比·托平 | 紐約尼克隊 |
2023 | 鹽湖城 | 麥克·麥克朗 | 費城 76 人隊 / 特拉華藍衣隊 |
資料來源:
「NBA 全明星扣籃大賽冠軍:查看自 1984 年以來的每一位 NBA 扣籃大賽冠軍。」 ,nba.com,2024 年 2 月 18 日。